寺庙护栏——石雕栏杆:寺庙石雕栏杆实际上有很多的用处,是寺庙石雕中非常特别的一种石雕种类,栏杆集合了石雕的美观,装饰,防护,安全等多种作用的意义的一种石雕的加工方式,一般来说,寺庙中的栏杆也是具有以上的那些属性的,不过在艺术层次的体现上,和其他地方的石雕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的。
寺庙浮雕雕堵石:浮雕石堵——浮雕,它一般运用在寺庙墙壁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,是介于圆雕与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。在中国,浮雕堵石以龙堵为主,有一龙壁、三龙壁、五龙壁、七龙壁、九龙壁等多种形式。这几种形式以九龙壁最为尊贵,在寺院里面也经常可以看到九龙壁。
佛寺、道观的建筑原则与平面布局也都同于宫殿建筑,只是规模较小,并且在装饰及室内摆设上带有各自的宗教色彩。寺、观内建有对称的钟楼和鼓楼;佛寺在佛殿之前还建佛塔,供奉佛舍利,音译称为“浮屠”。中国工匠用汉式楼阁建筑的构架技术修成佛塔式样,称为汉式塔,有木塔、石塔、砖塔、铁塔等。
规模较大的寺院有讲堂、禅堂、经堂、塔、钟楼等。建于山上的佛寺也依此而建。明清以来,佛寺建筑格局已成定式,一般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山门殿、***殿、大雄宝殿、法堂、藏经楼、毗卢阁、观音殿。
寺庙是佛教建筑之一,汉传佛教的寺庙均是中式建筑风格,藏传佛教的寺庙以中式建筑风格为主。中国寺庙建筑则恰好相反,它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,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。
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、秩序、稳定的审美心理。因此中国佛寺融合了中国***的祭祀祖宗、天地的功能,仍然是平面方形、南北中轴线布局、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。此外,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。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,又极富自然情趣,且意境深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