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际上,北京四合院所显现的正是向心凝聚的气氛,也是中国大多数民居性格的典型表现。院落的对外封闭,对内开敞的格局,也可以说是两种矛盾心理明智的融合:一方面,自给自足的封建家庭需要保持与外部世界的某种隔绝,以避免自然和社会的不测,常保生活的宁静与私密;另一方面,根源于农业生产方式的一种深刻心态,又使得中国人特别乐于亲近自然,愿意在家中时时看到天、地、花草和树木。
北京四合院亲切宁静,有浓厚的生活气息,院中莳花置石,一般种植海棠树,列石榴盆景,以大缸养金鱼,寓意吉利,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,好比是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,把天地拉近人心,最为人们所钟情。抄手游廊把庭院分成几个大小空间,但分而不隔,互相渗透,增加了层次的虚实映衬和光影对比,也使得庭院更符合人的日常生活尺度,家庭成员在这里得到交流,创造了亲切的生活情趣。
由于日照的影响,四面的房子以座北朝南为***,所以,四合院都以北房为正房,东西两侧次之,为厢房,与北房相对的南房称为倒座房。中型或大型四合院的***一排正房为后罩房。后罩房有时建成二层楼房,称为后罩楼。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,一般都分为内宅和外宅,由二门--垂花门或屏门联接沟通。四合院的正房、厢房之间,一般由抄手游廊联接沟通。抄手游廊是开敞式附属建筑,既可供人行走,又可供人休憩小坐,观赏院内景致。四合院的建筑色彩多采用材料本身的颜色,青砖灰瓦,玉阶丹楹,墙体磨砖对缝,工艺考究,虽为泥水之作,犹如工艺佳品。
我国古代对四合院翻新建设的时候,除了上面说的砂浆和蜃灰外,还会用到一种叫糯米石灰浆的材料,根据史书记载,我国南北朝时期就有了这种材料,将糯米浆混合放入石灰浆,这样打造的城墙非常坚固,史书记载,朱元璋在修建明长城和南京城墙的时候,都用过这种糯米石灰浆的东西,修筑的建筑异常坚固。
现在我们修建各种建筑,水泥混凝土是常用材料,这种由碳酸钙组成的材料,对建筑的稳固有非常重大的作用。根据资料显示,水泥直到1889年才出现在中国,那么水泥在没有之前,古人是用什么材料建造四合院的呢?古人在建设四合院的时候,会用到一种叫石灰砂浆的东西,我国古代早已经出现了烧石灰的技术,虽然有这一项技术,但是将沙子、石灰还有石头混合在一起盖房子,和水泥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,而且在湿热多雨的南方地区,这种沙子、石灰组成的材料,根本用途不大。
明清时期,四合院发展高度成熟,每个地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,我们见过的四合院形式也基本在这个时候定型。不过可惜的是,随着时代的发展,那时候留下的四合院所剩不多,基本只在故宫附近可见了。现在,人们又重拾四合院的建筑样式,往往在自建房的时候选择四合院作为家宅样式。而如今的四合院,早已经脱胎换骨,加入了现代化的设施和元素,适应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