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的苏州留园的游廊设计得奇趣迭起,独步于江南园林中。 园林岗于闾外的留园路上,比较喧哗嘈杂,为了使园林山水景区离市街日些,就将主要景区均靠后布置。而造园家突发巧思奇想,利用一段曲廊来作为园中的游览的先导,强化了园林的美。游人从大门入,经过一小厅,便是一个天井,然后就进入个窄小的廊子,廊壁无窗,光线晦暗,随良廊曲数次,又到了一处小庭院,庭壁种一棵紫藤,下置少许山石,是示意性的点题。然后又进入另一条曲廊迂回曲折三奴才达到园林的***景即“占水”。这里,一边透过墙上的漏窗可以隐约看到园中山池风景,一边石笋新竹掩映下的古树下,幽静然后,西转至绿荫小轩,开朗的山池景色才一览无遗地摄入眼底。留园进门曲廊的构思,就是用反衬对明先暗,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矛盾的统一,以曲廊的暗、塞、幽反衬了园景的明快、开敞,对比效果非常强烈,给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游廊是中国传统建筑走廊的一种常用形式,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。游廊一般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,是—种有顶盖且侧面敞开或半敞开的长廊。在园林设计中,人们习惯用游廊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建筑物,如亭台楼阁等联系起来。游廊重在“曲”和“长”,一般设计成曲折通幽,以营造“步移景异”的视觉效果。游廊造型灵活,空间形态多变,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场地环境的要求。
游廊两侧─般都设置有栏杆坐凳,方便人们在行走和观景时休息。游廊因地势建造,或随形而弯,或依势而曲,或迥转蜿蜒,或上下起伏。因此,游廊能够呼应山水的变化,充分体现诗词的意境,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。建在山坡上的游廊蜿蜒向上,建在湖边的游廊宁静妩媚,廊腰漫回,可行可坐,雨雪天也可方便行走。游廊应用于园林时,不仅是作为游览路线的引导,而且自身也成为了园中之景。举世***的北京颐和园长廊就是园中的主要景点之一。
双面空廊的两侧均为列柱,没有石墙,在廊中可以观赏两面景色。双面空廊可设计为直廊、曲廊、回廊、抄手廊等,无论在风景层次深远的大空间中,或在曲折灵巧的小空间中都可运用,是中式装修风格的园林中比较常见的形式,也是如今很多中式园林客户,比较青睐的游廊设计类型。有些使用双面空廊的园林设计案例中,设计师还会布置亭子或通到临湖的轩榭,分成有节奏的段落,蜿蜒曲折,这种设计通常会把山水联系在一起,让整个中式园林的空间的与层次都更加的丰满、灵动。
复廊的中间墙上多开有各种样式的漏窗,从廊的一边透过漏窗可以看到另一边的景色,复廊的这种设计处理,一般在两边景物各不相同的中式园林里较为常见。这种复廊结构在园林中的应用,即可分隔景区,又可以通过漏窗使以景区和另一景区语汇贯通,增添中式奇巧的景深效果。
水廊:廊的地面似桥面,下部是水面,柱下设墩插入水中,廊水交融,和谐得体。
曲廊:此廊道设计依墙又离墙,因而在廊与墙之间组成各式小院,空间交错,穿插流动,曲折有法或在其间栽花置石,或略添小景而成曲廊,不曲则成修廊。
檐廊:设置在建筑物底层出檐下的水平交通空间。一边无柱,一边与房屋相依,两端有围护结构的称为檐廊。檐廊不一定是在建筑物底层,有的建筑物每层都可以有檐廊。